母亲的哭诉:反复咯血 三年无法平睡
患者小岑,28岁的小伙子,身高165cm,体重只有80多斤,患有肺结核病9年,因家庭经济困难,一直没有规律抗结核治疗,导致疾病迁延不愈。3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咯血,咯血量最多1日达500ml(相当于一瓶矿泉水),而且病情发展为耐药肺结核,治疗更加困难。因并发症、后遗症形成,小岑在平卧时更易引发咯血,咯血量也会增多,所以3年多来,根本不敢平躺睡觉,只能长期坐位及半坐位,“真担心他哪天睡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”小岑的母亲抹着眼泪说。长期的坐位使得胸廓脊柱变形,患者生理、心理受到极大影响,长期活在疾病的恐惧之中。
胸外科、麻醉科:术中凶险 但不放弃任何希望
今年5月,患者再次出现咯血,当地医院治疗无效,转诊入公卫中心,首先由内科收治入院。首先采用药物止血,但效果不佳,患者仍咯血持续,病灶涉及双肺,且病变范围广,于是请介入科栓塞治疗,但正准备介入栓塞时,患者再次出现大咯血,咯血量达1000ml,且患者不能平卧,根本无法完成栓塞治疗。紧急情况下,启动MDT多学科会诊,经胸外科、呼吸与危重症ICU及麻醉科三方紧急会诊后,决定采取全身麻醉下为患者实施手术止血治疗。患者情况极其凶险, 在进入手术室进行气管插管前仍在持续咯血,随时有可能窒息和失血性休克导致死亡。麻醉科迅速插管及术前准备,胸外科徐静峰主任、余暘副主任医师、曹汐主治医师迅速完成术前准备进入手术室。
手术开始后术中因患者病史时间长,长期反复慢性感染,手术视野粘连严重,呈闭锁胸,左肺因咯血肺内淤血严重,左肺充血肿胀,手术视野暴露极差,血管分离困难,且左上肺病灶有发自主动脉的畸形血管,并与胸膜顶及周围组织粘连非常严重,心脏发出主动脉及其分支、肺动脉干均受影响,术中发生大出血风险极大,在上述困难条件及重重风险下,胸外科团队在麻醉科气管插管和输血科的积极配合下,沉着冷静,小心翼翼。因为血管脏器粘连严重,每一步操作都要都凭借熟练操作和准确的判断,手术整整历经了6小时,考验了完成了左上肺叶切除术、肺部异常血管切除术、肺修补术、胸膜粘连松解术等一系列手术,患者咯血症状终于得到解决。
ICU: 强大的术后支持治疗作保驾护航
患者因整个病程中大量出血,术前、术中出血达6000毫升,超出了人体的极限,加上长期疾病影响,术后患者病情仍不容乐观,多次出现心力衰竭,心率最快达170次/分,并出现血容量不足,机体功能不同程度受损等情况,并有多器官功能衰竭、DIC等一系列致命风险。
术后患者紧急转入内科ICU,经周忠主任、井小婷副主任带领的团队积极抢救治疗,采取气管插管、呼吸机辅助,重症监护及针对性药物治疗等一系列治疗措施,并与胸外科积极沟通,联合查房、床旁交接班会诊,严密观察、追踪及调整治疗。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,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,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恢复,拔出气管插管,撤离呼吸机,平稳转回胸外科,通过后续观察、治疗后,患者已基本恢复正常生活水平,患者平卧时未再出现咯血,能正常睡眠。
小岑:感谢医生 我重获新生
三年来,患者小岑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“躺平”睡一个安稳觉,对于长期经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来说是何其宝贵难得。当看见患者和家人脸上露出多时未见的笑容时,所有医护人员发自内心的感到喜悦。
小岑长年患病,家庭经济困难,住院期间,胸外科徐静峰主任一直鼓励患者和家人不要放弃,同时还自掏腰包给小岑生活费。母亲为了表达感谢,特意为胸外科、内二科ICU、麻醉科送上锦旗,感谢所有医务人员的坚持不放弃、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。
在经历73天的治疗后,小岑如重获新生,顺利出院。